1938年10月,日軍侵占廣州,12月侵占武漢,但由于日軍戰場面積擴大、戰線延長,加之國民黨軍隊正面抗擊與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后的游擊戰爭相結合,迫使日本侵略軍只能龜縮在一點一線上,大部分淪陷地區政權仍為我控制,前線的戰斗也暫時處于沉寂階段。 1939年元月,一九六師(師長劉超寰)駐洛陽,擔任趙里河、白浪(三門峽)、南村、塔地、狂口、孟津沿
來源:《黃埔》 文/曹利生
2022-07-27 15:55:30
親愛的哥哥,今天,給你寫這封信,我就是想告訴你,你當年的理想,如今都實現了……在位于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市西街街道白云巖村下樟自然村的鄭玉奎烈士故居,鄭玉奎92歲的五妹鄭碧玉正一字一句誦讀著自己的思念。 這封穿越時空的家書,收信人正是鄭玉奎。△鄭玉奎烈士的妹妹在回憶哥哥。 出生于下樟村的鄭玉奎自1938年8月中學畢業后即投奔西北抗...
來源:新華網
2022-07-27 15:51:14
2020 年,在陜西省收藏家 協會一次抗戰藏品交流活動上, 筆者結識了協會秘書長李毅民 老先生。言語間,李毅民對抗 戰這段偉大而悲壯的歷史流露出 一種濃濃的敬畏之情。原來,他 的父親李振華曾是一名抗戰軍 人。去年,筆者有幸看到了李 振華前輩幾十年前留下的抗戰回 憶,這些珍貴的文字記錄,向 人們展開了一段特 殊的歷史畫 卷……
來源:《黃埔》2022年第2期 文/蒲元 鮑浩源
2022-07-25 16:06:32
2015年兩位抗戰老戰士申來福、逯懷振,向河南日報記者追憶那段刻骨銘心的烽火歲月,痛訴了日寇的慘暴行徑,回顧了軍民抗戰的崢嶸榮歲月,講述了公安事業的發展歷程。 申來福:13歲參加革命的老紅軍 申來福,男,漢族,1924年11月出生,山西晉城人。1937年2月參加革命,94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擔任警衛員、警衛班長、警衛排長等職。曾多次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綜合
2022-07-22 14:17:31
編者按:西安事變后,在國共合作的大背景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于1937年派遣中央視察團(中共稱之為考察團或調查團)赴陜北視察,團長為涂思宗中將,成員來自黨政軍各部門,包括邵華、蕭致平、李華英、張廷鏞、蕭樹金、楊蔚、王友直等十余人。 文章記錄了楊蔚在延安等地的所見所聞,因政治立場不同,難免對中共作出一些負面評價,但是文中的許多內容
來源:開國將士后代
2022-07-22 09:45:15
文章來源《我的抗聯歲月》 資料圖 那時候我們上輯安縣(今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去,上輯安縣就是等著跟楊靖宇接頭,輯安縣有一個團。團長姓畢,叫畢團長。俺們就在那兒等,等沒事了就布置, 打這個地方,打那個地方,還有打輯安縣土口子。打輯安縣土口子背出來不少白面。那時候就緊著準備吃的,跟楊靖宇接頭。 背回來的這些東西都插在山上(藏起來),
來源:《我的抗聯歲月》
2022-07-16 11:02:57
文章來源《我的抗聯歲月》 資料圖 1923年我出生在黑龍江依蘭縣德裕鎮舒樂村北白家屯。我3歲時就失去了母親,在跑腿窩棚里和父親劉武,伯父劉文,叔叔劉雙、劉寶及哥哥劉殿奎一起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1931年,生活維持不下去了,我就跟著家里人搬到了松花江南涌泉鄉阿木達屯。我的父親是抗聯地下交通員。當時,抗日地下人員在周圍活動十分頻繁,當
來源:《我的抗聯歲月》
2022-07-16 10:57:36
文章來源《我的抗聯歲月》 資料圖 那是1937 年,那時候的哈爾濱特委被敵人破壞了。特委的書記叫韓守魁,他被抓起來了。這個韓守魁沒有堅持住,把他所領導的各個地方的一些關系都介紹出去了。我們賓縣當時是特支,相當于縣一級的組織,當時書記是孫寶太,他就把孫寶太說出來了,還有我們賓縣特支和哈爾濱特委聯系的地方是賓縣的新賓書局。他只知道孫寶
來源:《我的抗聯歲月》
2022-07-16 10:52:03
文章來源《我的抗聯歲月》 資料圖 我今年87歲,屬牛,1925年出生在遼寧省蓋縣(今蓋州市)。我老家是山東省蓬萊縣,出身貧寒家庭,爺爺和父親都是老農民,給人扛大活。后來全家維持不了生活,我爺爺那輩逃荒到東北,先是落腳大連,后來輾轉到了蓋縣。我父親到北大荒還不到半年,就被漢奸抓走了,去鶴崗煤礦下井采煤,不幸遭遇了礦難。父親不在了,家庭就
來源:《我的抗聯歲月》
2022-07-16 10:48:17
【記憶中的抗聯】于桂珍:在敵人發現不了的地方高興高興 管他吃得飽吃不飽
文章來源《我的抗聯歲月》 資料圖 我是1936 年參加抗聯的,那時候年紀小,也不記這些。我參加抗聯的時候是在第三軍。一開始在帽兒山的被服廠待過,我在被服廠里一共待了一兩年。 結婚以后,就隨著大部隊走了。我們當時不容易,一直在山里打游擊。老在山上轉,今天到這兒了,明天到那兒了的。 我們受那苦你算計算計,在部隊上有不苦的嗎?那肯定
來源:《我的抗聯歲月》
2022-07-16 10:44:35
文章來源《我的抗聯歲月》 資料圖 我是1922 年出生,屬狗的,現在90 歲了。我在寶清縣雙柳河子溝出生,家里除了父親、母親,還有四個弟弟、一個妹妹。我們小的時候家庭很貧窮,我父親是莊稼人,種地的,家里沒有錢,家庭生活那時候不那么寬裕,挺困難的,一天吃了這頓沒那頓,好在沒餓著。后來那個小弟弟養不起送人了。在還沒抗戰的時候,小日本子老
來源:《我的抗聯歲月》
2022-07-16 10:39:50
文章來源《我的抗聯歲月》 資料圖 我是1927年1月出生的,今年85歲了。我的爸爸叫王貴祥,我的媽媽叫池明生。我的老家在密山縣(現黑龍江省密山市)。我七八歲的時候,日本鬼子來了,我們村的人就都出來參加了抗聯。我和父母當時在抗聯七軍三師,我爸爸是團長。我那時候在抗聯隊伍里基本上就是最小的,大人們都照顧我。我腿腳好,隊伍轉移的時候,從來不
來源:《我的抗聯歲月》
2022-07-16 10:37:10
文章來源《我的抗聯歲月》 資料圖 我1935年5月參加東北抗日聯軍,當時17歲。我19歲當上了六軍二師保安連一排排長。 1938年8月,抗聯隊伍在黑金河金礦遇到了敵人,張傳福師長(抗聯六軍二師師長)身負重傷,腿上的血管被打壞了,當時沒有藥包了,失血過多,硬是淌血淌死的。陳雷(時任抗聯六軍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宣傳科科長)負傷輕,隨大部隊出發了。我
來源:《我的抗聯歲月》
2022-07-16 10:32:54
1937年7月7日爆發的盧溝橋事變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全民族抗戰由此開始,中華兒女經過不屈不撓的浴血奮戰,取得了最終勝利。值此全民族抗戰爆發85周年之際,新華社記者采訪拍攝了數十位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戰士,向老戰士致敬,向偉大的抗戰精神致敬。 宮健,山東威海人,1928年生,1940年在家鄉入伍,曾在偵察連擔任傳令兵,1943年在
來源:新華社
2022-07-12 14:40:27
文章來源《我的抗聯歲月》 資料圖 我都記不清楚我是哪年出生的。我是農民家庭出身,老家是黑龍江富錦市。我爺爺和我父親是從山東闖關東到東北的。 大概在我15 歲的時候,抗聯經常在我們家鄉一帶活動,黑龍江樺南那一帶。當時那個團長隋德勝就經常住在我家里頭我這個團長隋德勝就住到我家里。以后熟悉了,團長隋德勝就講,這小子年紀很小,騎馬很好
來源:《我的抗聯歲月》
2022-07-10 11:24:33
【記憶中的抗聯】周淑玲:為逃婚出走入抗聯 勝利后回鄉親友竟不識
文章來源《我的抗聯歲月》 資料圖 我1919年出生,屬羊,老家在山東登州府海陽縣(今山東省海陽市)。參加革命以前,我們家住在黑龍江寶清縣三道河子村。我9歲的時候我媽沒了,我就幫這家做飯、幫那家洗衣服,得空了拿著一本國文字典學認字。我十五六歲的時候開始給抗聯送情報,我爹、我叔都是抗聯的。我挎著個小筐在大山上走,看到敵人了,就向抗聯隊伍
來源:《我的抗聯歲月》
2022-07-10 11:21:23
文章來源《我的抗聯歲月》 資料圖 八十八旅這個名字原來我不知道,我回國以后才知道叫八十八旅。咱們就是當個兵,那時候咱們也不問,就知道是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 到了蘇聯伯力那個地方以后,就把我分配到通訊連里去,就打電報那個。一大部分都是女的,我對女同志都比較熟悉,比如王一知,周保中的老婆。我就學一年就學熟了,我考第二,打電報,那
來源:《我的抗聯歲月》
2022-07-10 11:16:08
【記憶中的抗聯】抗聯里的除夕夜:喝雪水、啃皮鞋鼓舞斗志唱軍歌
文章來源《我的抗聯歲月》 資料圖 我生于1924 年,黑龍江的蘿北縣——過去屬于湯原縣——梧桐河的河東村是我出生的地方。1936 年老師領著我們為抗日部隊宣傳募捐的時候,我們被日本關東軍的騎兵沖散了。 到了北滿省委,我第一個見到的是馮仲云書記,他當時是北滿臨時省委書記。他就給我安排工作,把我和另一個同志李桂蘭分配到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
來源:《我的抗聯歲月》
2022-07-10 10:58:14
【記憶中的抗聯】抗聯呂老媽媽:兒子兒媳抗日犧牲 她成了所有抗聯人的媽媽
文章來源《我的抗聯歲月》 資料圖 我媽媽梁樹林這個名字還是李兆麟給起的。原來抗聯都叫她老呂太太、呂老媽媽。李兆麟說,你也沒有個名字?我媽說叫啥名字?他問,你娘家姓啥?我媽說我娘家姓梁。他說,成天在這林子里,你叫梁樹林吧,就這么給起的。 滿洲國的時候它不讓你好啊,日本欺負咱啊,殺中國人就像殺小雞似的。在石頭河子,他都弄上卡子,過
來源:《我的抗聯歲月》
2022-07-10 10:51:02
文章來源《我的抗聯歲月》 資料圖 我的老家在遼寧省錦西縣,寺兒堡鄉,蜂尾溝村(今葫蘆島市連山區寺兒堡鎮蜜蜂溝村)。當時錦西縣很貧窮,縣長都是日本派的,日本人當縣長。當時宣傳的就是學會哇啦哇,就把洋刀掛,旗桿上到處都是日本太陽旗。我在學校讀過一年多書。十幾歲的時候,學潮開始,我們不愿意祖國被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吞并,學校就經常組織罷
來源:《我的抗聯歲月》
2022-07-10 10:47:19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戰爭紀念網.com 主辦單位:長沙市抗戰文化研究會 技術支持:劉慶為
電話: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E-mail:tougao#krzzjn.com(#替換成@)
湘公網安備43010402000821號 ICP備案號:湘ICP備18022032號 長沙市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