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檔案姓名:賴宗春出生:1917年6月籍貫:福建省三明市永安縣參軍:1937年3月部隊:國民革命軍18師3連2排3班國民革命軍80師2營3連3排7班人民解放軍某部5連3排2班當我們拜訪賴宗春時,98歲的賴宗春喘著氣、斷斷續續講述著那些抗戰經歷。可惜,歲月不饒人,我們只知道他到過杭州、徐州、北京、南京等地方
來源:共產黨員網
2021-06-17 15:20:12
姓名:季良孫出生:1917年12月住址: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參軍:1937年部隊:憲兵第4團通信連憲兵上士19歲的南平十三補訓處新兵一到季良孫老人家里,他就拿出他口述的我的一生給我看。季良孫老人今年已經99歲高齡。他19歲時被抓壯丁,送到南平十三補訓處。南平十三補訓處在福建抗戰歷史上有著獨特的地位。1937年抗戰爆發后
來源:共產黨員網
2021-02-24 10:53:53
姓名:張黃霜(小名張金明)出生:1918年12月26日地址:福建省泉港區后龍鎮許厝村下莊村張黃霜老人住在后龍鎮的一個臨海小漁村,那里的人們住的全是石頭小房。進入5月已經很熱,見到張黃霜老人時,他正敞著衣襟坐在房門口納涼。我是26歲去當的兵。當時我上個廁所就被抓壯丁了,一個人抓左手,一個人抓右手。張黃霜老人沒讀過書,又
來源:共產黨員網
2021-01-14 09:43:19
姓名:陳榕出生:1920年11月住址: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參軍:1938年部隊:黃埔軍校本校十七期二總隊步兵科 86軍67師200團二營二連陳榕老人家里有三個姐妹,他是家中獨子。見到他時我們才知道,前不久他剛剛做完膽結石手術,身體顯得有些瘦弱,但一回憶起那段烽火歲月,老人越說越起勁。拿起槍桿子保衛國家那時我在福州讀
來源:共產黨員網
2021-01-14 09:13:06
1921年出生的鄭信強,在抗戰時期歷經跌宕起伏的從軍報國之路,先后入讀江南造船廠、黃埔軍校,見證長沙會戰、衡陽會戰,還曾報名到印度參訓飛行駕駛,最終未能如愿沖上藍天,就迎來抗戰勝利的消息。如今,94歲高齡的他,常給子孫后輩講述抗戰經歷,忘記過去的苦難,歷史就有可能重演。我們銘記過去,是為了勿忘國恥,警鐘長鳴。記者第一次見到鄭信強,是在晉安
來源:福州新聞網
2020-11-11 09:28:25
回憶翻山越嶺架線磨破皮鞋訾安春生于1911年12月,再過幾個月就102歲了。由于自幼習武,加之年輕時軍旅生涯的磨煉,老爺子身子骨仍很硬朗,而且思維清晰。76年前,26歲的訾安春是國民黨第13軍89師通訊營的一名通訊兵。13軍是國民黨的精銳部隊,89師配備的是德式裝備。過耳的鋼盔和20響的毛瑟槍,這些在歐洲戰場并不稀奇的裝備在中國仍被視
來源:東南網
2020-10-18 15:22:03
人物名片:鄭德治。1919年生于福鼎,現居于泉州泉港區。少年時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所屬部隊,為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六軍79師697團炮兵連3排4班,后隨軍投誠,參與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膝蓋與腳后跟曾經中彈。東南網6月3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劉淑清 田米 通訊員 劉揚宇 文 圖)初見96歲高齡的鄭德治,他佝僂著背,頭發與髭須花白,靜靜地
來源:東南網
2020-10-18 15:09:42
林正光老先生正在用放大鏡看報紙在抗戰的歷史上,有這樣一個群體,讓人無法忘記,也讓人倍感親切,他們叫做抗戰老兵。時光荏苒,平潭曾涌現出無數抗戰英雄。他們保衛平潭付出了很多,已經95歲的平潭抗戰老兵林正光老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曾經是部隊里的神槍手;他,曾經在牢里蹲過十個月,死里逃生;他,曾經是多所學校的校長,受人愛戴;他,
來源:東南網
2020-10-18 14:24:57
簡歷●1926年,翁騰敏出生于泉州惠安●1933年,隨父母來廈●1937年,加入廈門兒童救亡劇團●1938年,到莆田哲理中學讀書,為期一年●1940年,進入黃埔軍校第七分校學習●1943年秋,加入福州陸軍第八十師做見習參謀,后當排長●1944年8月-1945年,參加了福州、寧德等地多場抗敵戰斗●抗日戰爭后,隨部隊南遷到金門
來源:東南網
2020-10-18 14:12:02
老兵紀實:楊乞土,92歲,現居漳州市漳浦縣前亭鎮后蔡村。1942年,以壯丁的形式編入國民黨194師510團,從步兵一直到團長文書、機槍手,曾在國民黨510團全團機槍比賽中獲得第二名。先后到湖北、廣西、云南、四川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解放后,歸鄉務農。苦難歲月:去了,就沒想過要回來1941年,這是一個冬天,再過幾天就是中國傳統節日除夕
來源:東南網
2020-10-18 10:59:02
13歲當上娃娃兵,被叫小地瓜陳文展是地道的廈門人,生長在枋湖村。1938年5月10日,日軍從五通登陸,侵占廈門。那一年,老陳還是小陳,剛剛13歲。我已經在家里躲了2天,經常看到日本飛機飛過來轟炸。那天,我還記得是農歷四月十一,母親給了我2塊大洋,讓我坐船去同安潘涂躲一躲。坐船逃到潘涂,陳文展身上已經沒有錢了,靠著當地好心老百姓接
來源:東南網
2020-10-18 10:08:45
戰斗太慘烈,電視演的太假了!當我們問起老人是否記得以前打仗的事時,老人反問,你是問打日本鬼子的事?唉!打日本鬼子打得太可憐了!老人說,因為當時家里窮,19歲的他替別人頂壯丁的名額,投到了國民黨的部隊。19歲夏天走,20歲的時候才到部隊。詹良和被編入第九軍三十五師二團四連,因為認得幾個字,被命為上士班長。部隊先后在浙江、湖北一帶
來源:東南網
2020-10-18 09:30:24
1950年,與劉書昌分別16年的母親,憑著這一軍屬證,南下千里找到兒子。講起日寇的罪行,劉書昌義憤填膺。山東南下干部劉書昌生于1928年,1944年3月入伍,194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作為華東野戰軍、三野十兵團一員,參加過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著名戰役,隨大軍入閩后參加過解放福州、漳州、廈門等戰役,歷經125場大、小戰役。15載
來源:莆田網
2020-10-18 09:17:12
湯火生老人在講述抗戰經歷在漳州華安仙都鎮云山村一個不起眼的山坳里,生活著這么一位不起眼的老人。但就是這么一位不起眼的老人,有著不為人知的傳奇人生。他的名字叫湯火生,70年前是中美合作所(華安班)學員,曾跟著部隊追擊3000多名撤往汕頭的日軍。第一次用上半自動步槍,感覺真好湯火生是土生土長的華安人,18歲參加了國民黨軍隊,20
來源:東南網
2020-10-17 16:32:54
鄭仕照生前十分珍愛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勛章緣起感嘆風雨飄搖 決定參加抗日軍1922年,剛1歲的鄭仕照隨父母回到家鄉永春縣湖洋鎮龍山村;7歲時,他父親早逝;10歲時,他和姐姐被地方軍閥綁架,母親傾家蕩產四處借債,總算贖回了姐弟倆,隨即帶他們重返南洋。學習成績優秀的鄭仕照小學畢業后,在老師的鼓勵和親友的資助下回國繼續升學。哪
來源:東南網
2020-10-17 15:41:52
東南網8月3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錢玲玲 文 常海軍 圖)人和路,廈門一條十分熱鬧的小街巷。95歲的抗戰老兵洪發祥,住在一棟很不起眼的老房子里。最顯眼的布置,是掛在墻上的幾張報紙,是這些年媒體采訪他的報道。這些年,風風雨雨過來,他很渴望人們了解他的故事,了解那個時代、那些衛國者們的故事。經過嚴格體檢,選拔進入遠征軍同
來源:東南網
2020-10-17 14:55:15
老兵敬禮記者來到楓亭鎮麟山村,見到了91歲高齡的抗戰老兵盛玉祥。盛玉祥個頭不高、身材瘦削,盡管已經91歲,但依然身體硬朗,說話聲音洪亮,尤其是那飄飄的白胡子,眉宇間隱約可見年輕時代的英武之氣。老人的精神狀態很好,我去年去九五醫院體檢了,身體一點毛病都沒有。楓亭有元宵節游燈的習俗,盛玉祥的父親就是當地有名的手藝人,專門制作
來源:莆田網
2020-10-17 14:27:39
祝愿大家珍惜這個得來不易的日子,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生活!名片林大章,1923年在馬來西亞出生,祖籍福建永春縣,在新加坡長大。17歲時響應陳嘉庚號召,歸國從軍抗日,參加了大湖戰役。退伍后成為一名教師,解放后從福州來廈門,在當時的雙十中學、衛校教書,直到退休后留在廈門。廈門日報訊(記者 程午鵬 見習記者 黃小芳)他原本在國外過著
來源:東南網
2020-10-17 14:02:10
深受鼓舞加入共產黨應宏鈞17歲到上海大華機器廠當技工,當時,在機器廠一天要上班13小時,每月卻只拿到2毛錢工資,我們受盡剝削。應宏鈞感慨地說。之后,經他人介紹,他到蘇中四分區兵工廠做技工,負責為一線戰友制造武器。為了確保武器供應不中斷,應宏鈞曾和戰友們夜以繼日,幾天內制作了5800把刺刀。為了提高刺刀的作戰效率,他還改良了刺
來源:東南網
2020-10-17 11:12:03
即便要借助放大鏡,郭調寧仍保持著每天讀報的習慣。莆田網訊這天下午,我按照約定來到位于市區豐美路的抗戰老兵郭調寧家。郭調寧老人正在臥室中用放大鏡看當天報紙,見我進屋,他笑著同我打招呼,并迎著我到客廳坐下。1924年出生的郭調寧,是涵江區白沙鎮東泉村人。1943年,時值抗戰緊張時期,當年22歲的他就讀于莆田礪青中學初中二年級。為了支持
來源:莆田網
2020-10-17 10:57:10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戰爭紀念網.com 主辦單位:長沙市抗戰文化研究會 技術支持:劉慶為
電話: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E-mail:tougao#krzzjn.com(#替換成@)
湘公網安備43010402000821號 ICP備案號:湘ICP備18022032號 長沙市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