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山,字鳴岐,1906年生于五臺縣溝南鄉東寨村,出身貧寒之家,畢業于太原北方軍官學校第一期工兵科。1942年任晉綏軍暫編45師師長,后任34軍代理軍長。同年在與日軍作戰中犧牲,年僅36歲。晉綏軍究其實質,和西北軍、東北軍一樣,是一支軍閥部隊,但在外敵入侵的時候,為挽救民族危亡,他們和全國大部分武裝力量一道,走上抗戰前線,為抗日戰爭的
來源:國學大師
2020-06-29 10:52:56
在山西省原平市范亭中學內,一處四合小院尤為引人注目,這里就是為紀念愛國將領、統戰典范續范亭將軍而設立的續范亭紀念堂。作為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青少年學生和社會各界人士前來參觀學習,懷著崇敬的心情緬懷英烈。續范亭,1893年11月出生于山西省崞縣(今原平市)西社村。早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時,
來源:新華網
2020-02-18 15:14:19
續范亭是中國近代革命史上著名的愛國將領,1947年9月12日因病逝世,毛澤東在挽詞中稱他有云水襟懷,有松柏氣節。這是中國共產黨領袖對他一生的高度評價。續范亭生于1893年,即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的前一年。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此生于國難俱來。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慘敗,給國人留下了深深的痛楚。續范亭在《病中自憶》中寫道:自從我稍有記憶力時,就
來源:學習時報
2020-02-17 14:41:27
梁中玉,(1918—1980)山西省嵐縣人。一九三七年參加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任決死隊第一總隊第三區隊排長,游擊一團連長,第二十五團教導隊隊長,第二十五團司令部作戰參謀,太岳軍區決一旅二十五團司令部作戰股股長,團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四縱隊十一旅三十一團參謀長,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十一旅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9-10-14 14:48:02
(圖為:董其武上將)在人民共和國最早授銜的57位上將中,有一位國民黨軍的起義將領,那就是第六十九軍軍長董其武。他戎馬一生,在抗戰中功勛卓著,于1949年起義實現了毛澤東提出的綏遠方式。董其武從國民黨上將到共產黨上將再到全國政協副主席,并終在鄧小平的關懷下,于耄耋之年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為其傳奇的人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來源:人民網
2019-09-06 14:21:22
續范亭,著名愛國將領。1893年11月27日生于山西崞縣,早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時,任革命軍山西遠征隊隊長,后組織西北護國軍,討伐袁世凱。1925年前后任國民軍第三軍第二混成支隊參謀長、第六混成旅旅長、國民軍軍政學校校長。大革命期間受馮玉祥聘請,在西安擔任軍事政治學校校長,與共產黨人最早有過接觸;后來一度歸隱,九一八
來源:趣歷史
2019-03-01 16:32:32
續范亭,著名愛國將領。1893年11月27日生于山西崞縣,早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時,任革命軍山西遠征隊隊長,后組織西北護國軍,討伐袁世凱。1925年前后任國民軍第三軍第二混成支隊參謀長、第六混成旅旅長、國民軍軍政學校校長。大革命期間受馮玉祥聘請,在西安擔任軍事政治學校校長,與共產黨人最早有過接觸;后來一度歸隱,九一八
來源:趣歷史
2019-03-01 16:29:53
趙承綬(1891年—1966年),字印甫,山西省五臺縣槐蔭村人,曾任晉綏軍騎兵司令,軍長、抗戰時任晉綏軍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太原綏靖公署野戰軍總司令等職。以勇悍聞名,晉中戰役敗給幼年好友徐向前,被俘后真心悔改,致力于和平。基本情況趙承綬(1891-1966)山西五臺縣槐陰村人。國民黨陸軍中將。他是閻錫山系下晉綏軍骨干將領之一,曾任晉綏軍騎
來源:百度
2018-11-22 09:33:03
馮欽哉(1889—1963),1889年4月11日出生。抗日愛國將領,中華民國中央執行委員,民國二級陸軍上將,楊虎城部前期重要將領。1914年2月組織了江北元帥府,6月在包頭起義,發動討袁戰爭,拜謁孫中山。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楊虎城部第十軍第一師師長,作為主力長途奔襲駐馬店,予唐生智軍以毀滅性打擊;中原大戰攻打洛陽等戰役,英勇善戰,被楊虎城倚為主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8-11-05 10:48:09
董其武(1899 11 27—1989 03 03),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上將,山西河津人。在革命生涯中,歷任國民軍排長、連長、營長、旅部副官長,國民革命軍偵察隊隊長、先遣總隊支隊長,國民黨軍天津警備司令部參謀、干部政治訓練所隊長、第73師436團團長、第35軍218旅旅長、第65軍101師師長,陸軍暫編第4軍、騎兵第4軍、陸軍第35軍和暫編第3軍軍長,第十二戰區政治
來源:百度
2018-11-05 08:53:50
徐永昌(1887年12月15日-1959年7月12日),字次宸,山西崞縣人,民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原大戰晉綏軍的總指揮、抗戰時期的軍委會四巨頭之一。代表中國政府于密蘇里號軍艦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嗣任陸軍大學校長、國防部長,1959年病逝于臺灣。人物生平孤兒從軍光緒十三年十一月一日生于山西省崞縣(今原平市)沿溝
來源:百度
2018-10-16 11:20:57
父親生前有記日記的習慣,保存下來的有一百多本,這些日記記錄了他一生的戎馬生涯,關于抗戰的歲月是最精彩的一筆。每當憶起父親董其武將軍抗戰經歷,董都祥都會翻出這些字跡已經有點兒模糊的日記。這些日記是董其武彌留之際留給兒子的唯一物品。董其武出生于山西省河津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寄居在教私塾的舅父家,一邊干農活,一邊蹭課聽,后
來源:中國歷史故事網
2018-10-12 14:53:36
傅作義(1895年6月27日-1974年4月19日),字宜生,山西榮河(今山西省臨猗縣孫吉鎮安昌村)人,國民革命軍將領。是一位抗日名將、追求進步的國民黨員。1910年入太原陸軍小學。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1915年入保定軍校第五期步兵科學習。1924年后,任晉軍第四旅第八團團長,第四師師長。1927年參加北伐戰爭。次年任第三集團軍第五軍團總指揮兼天津警備司令。1930...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8-09-22 09:35:59
閻錫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清末民國時期重要政治、軍事人物,晉系軍閥的首領。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字百川、伯川,號龍池,山西五臺縣河邊村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畢業生,清朝陸軍步兵科舉人、協軍校,中國同盟會會員。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后被舉為山西都督。北洋政府期間支持袁世凱稱帝。民國六年(1917年),兼任山西省長, ...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8-09-19 10:56:14
衛立煌(1897年2月16日~1960年1月17日),字俊如,又字輝珊,安徽省合肥縣(現屬包河區)人,中華民國高級將領,國軍陸軍二級上將,是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中的虎將。1897年2月16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城東郊的衛楊村(今安徽省合肥市淝河鎮衛鄉村)。父親衛正球,是清政府吏制下的合肥縣石塘橋鎮田賦官,1905年死于瘟疫。此后,衛立煌全家依靠大哥衛立炯在縣上任職維持...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綜合資料
2018-09-19 10:51:45
孫楚(1890—1962),字萃崖,山西解縣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1914年從閻軍的見習排長一直提升到1928年時的33師師長。閻錫山未經國民革命軍中央委員會同意,私授孫楚等三人為上將軍銜。孫楚是第一個與北方紅軍交手的閻軍將領,在臨縣黃河一線阻擊紅軍東征。抗日戰爭爆發后,孫楚升任第六集團軍總司令,抗戰勝利后,擔任第八集團軍總司令,兼任太原綏靖公...
來源:搜狐歷史 作者:歷史愛好者
2018-03-24 15:14:15
楊愛源(1886年—1959年),字星如,號革非,山西省五臺縣門限石村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保定軍校畢業,長于練兵,短于作戰。楊愛源系晉軍主要將領。跟隨閻錫山三十多年,歷經晉綏軍的發展、壯大與衰亡,先后擔任軍長、集團軍總司令、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太原綏靖公署副主任、察哈爾省政府主席等職。曾獲二等云麾勛章、晉授一等云麾勛章、二等寶鼎勛...
來源:搜狐歷史 作者:歷史愛好者
2018-03-24 15:10:27
王靖國(1893—1952),山西省五臺縣新河村人,抗戰時期的十三集團軍上將司令,閻錫山的鐵軍組織的掌門人。生于1893年。童年受業于本村李懷清,1918年,保定軍官學校第五期步科畢業,投身晉軍。與李服膺、傅作義、趙承綬、李生達等結為金蘭,人稱閻錫山的十三太保。王靖國先任學兵團隊附,繼任第四混成旅第七團連長,王靖國治軍注重風紀,并因此而得到閻錫山...
來源:搜狐歷史 作者:歷史愛好者
2018-03-24 14:23:23
傅作義將軍是國民黨高級將領中具有遠見卓識的愛國主義者,是民主革命時期在綏遠省主政時間最長的地方最高軍政長官。全面抗戰爆發后,他一直站在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的前線。1939年12月至1940年3月,傅作義將軍根據當時的抗戰形勢,發動和領導了包頭、綏西、五原三個戰役,寫下了抗日戰爭史上光輝的一頁。包頭戰役是傅作義部隊變戰略防御戰術為進攻,...
來源:楊波
2018-03-03 14:16:05
綏西戰役是傅作義部隊在日軍大舉進攻河套的情況下,采取避敵鋒芒,打其側翼,以游擊戰術襲擾消耗敵人的戰役。包頭戰役使敵人大為震驚,日偽軍感到傅作義部隊的存在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于是敵人揚言要徹底消滅傅作義軍。從1940年開始,日軍從各地抽調日偽軍3萬余人及坦克、飛機、大炮,由坐鎮包頭的駐蒙軍司令官岡部直三郎指揮,分三路向河套地區進犯。開始...
來源:西陸網
2018-02-24 14:38:15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戰爭紀念網.com 主辦單位:長沙市抗戰文化研究會 技術支持:劉慶為
電話: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E-mail:tougao#krzzjn.com(#替換成@)
湘公網安備43010402000821號 ICP備案號:湘ICP備18022032號 長沙市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