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國將領中,有一位廣西籍上將,相繼在鄧小平、彭德懷、林彪領導的部隊,從廣西轉戰到江西,又從江西轉戰到陜西,再由陜西轉戰到山西,最后從東北打回廣西!他的戰斗足跡連成線,好似一個順時鐘的圓!經過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洗禮,他從一個普通農家子弟成長為人民軍隊高級將領,并以出色的戰績在軍史上留下了馳騁疆場勇無敵的美譽
來源:人民網
2021-02-20 09:11:36
廖磊(1891~1939)新桂系高級將領,陸軍上將。字燕農,又名夢祥。廣西陸川人,原籍廣東化州。抗日戰爭爆發后,廖磊被任命為第二十一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七軍軍長,同年10月升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七軍軍長,率第七軍、四十八軍開赴第五戰區抗日。在淞滬戰場大塘戰役中,指揮所部與日軍激戰幾晝夜,消滅敵軍6000之眾,收復70余村莊。1938年6月,
來源:國學大師
2020-07-04 08:37:11
李克農(1899-1962),曾用名李澤田、李震中、峽公。1926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冬到桂林,任八路軍駐桂林辦事處處長。1941年春回延安,任中共社會部副部長。1945年出席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外交部副部長。1953年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同年任中共中央調查部部長。曾被選為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第
來源:廣西新聞網
2020-05-11 10:39:33
這是李天佑像(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新華社南寧8月18日電(記者黃耀滕)風雨中走出一位年輕人,他看見國土破碎心如焚,毅然離開家鄉去把那救國救民的道路來尋找……在廣西桂林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文藝表演上,演員用當地傳統清唱藝術文場吟唱了一首《將軍賦》來紀念一位將軍,他就是開國上將李天佑。李天佑,廣西臨桂人,1914年出生在
來源:新華網
2019-10-30 10:32:19
李天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高級將領。1914年生,廣西臨桂人。1928年入桂軍當兵。192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參加百色起義,先后任中國工農紅軍第7軍排長、連長,參加開辟和保衛右江蘇區的斗爭。1931年隨部轉戰桂黔湘粵贛邊地區,多次在危急關頭帶領全連沖鋒在前,掩護軍部首長和領導機關安全撤離,被稱為小老虎連長。同年7月進入中央蘇區后,
來源:民族魂
2019-03-28 09:16:58
秦霖(1899-1937),字松濤,廣西桂林人,抗日名將。1919年考入廣西陸軍講武堂步科。畢業后,歷任參謀、連長、營長等職。1936年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六分校高級班學習。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任第7軍171師511旅副旅長,奉命率部奔赴淞滬戰場。1937年10月21日,所部在上海老人橋一帶與日軍激戰,雙方損失慘重。10月23日,日軍全線反攻,秦霖指揮全旅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9-03-19 17:02:52
徐啟明(1891--1989年),字光華,榴江縣寨沙鎮(今屬鹿寨縣)人。早年就讀于桂林陸軍小學、武昌陸軍中學。武昌起義后,加入廣西北伐部隊開赴南京。1917年冬,參與護法之役。1929年,任第十五軍后方指揮兼第一縱隊司令,駐扎柳州,奉命拒湘軍于三門江。桂系再次統治廣西后,復出任參軍、政務處長、民團監督等職。抗日戰爭爆發后,隨李宗仁北上抗日,參
來源:柳州市政府網
2019-03-01 15:07:31
張任民(1890--1985年),柳江縣人。早年入廣西陸軍小學、武昌陸軍中學學習。清宣統三年(1911年)參加武昌起義,后入保定軍官學校學習。1917年參加護國戰爭。1923年參加廣西討賊軍,任總參議。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總參議,參與策劃湖南唐生智起義,促成川軍易幟,出師北伐。1936年任廣西綏靖公署中將參謀長。抗戰爆發,隨李宗仁北上,任第五戰區中將
來源:柳州市政府網
2019-03-01 15:04:32
馬中驥 (1906-1956) 原名啟超,廣西隆山(今屬馬山縣)人。生于1906年。廣西省立第三師范肄業。后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一分校第一期步科。1927年任職于第十五軍。1929年在李明瑞部,后因反蔣失敗返回原籍。1930年一度在陳濟棠部任職,后投第十九路軍。1934年4月起在軍政部供職,歷任兵役司科員、部附。1940年任安徽省立煌縣縣長兼國民兵團團長。19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綜合
2018-12-28 14:50:17
石覺(1908—1986),廣西桂林人,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后歷任桂軍排長、營長等職。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后任第四師第一旅營長、團長。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石覺任第四師第十旅少將旅長,率部開赴華北對日作戰。8月,參加南口戰役。1938年率部參加臺兒莊戰役及武漢會戰。1940年,升任第四師師長,參加棗宜會戰。1945年10月,石覺率第十
來源:百度
2018-12-11 14:22:34
劉鎮湘(1906--1986)又名濃奮,字涵偉。廣東防城光坡鎮(今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光坡鎮)客家人。祖籍廣東省興寧市崗背鎮榕樹村。中央軍校武漢分校第5期步兵科畢業。國民革命軍第64軍軍長。人物簡介劉鎮湘(1906--1986)又名濃奮,字涵偉。廣東防城光坡鎮(今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光坡鎮)客家人。祖籍廣東省興寧市崗背鎮榕樹村。中央軍校武漢分校第5期步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綜合
2018-12-03 17:03:12
黃紹竑(1895年12月1日-1966年8月31日),字季寬,著名愛國將領 ,新桂系三巨頭的第二位,以政治謀略見長,歷任第7軍黨代表,廣西省主席,15軍軍長,湖北省,浙江省主席,內政部長等要職。是他將新桂系融入國民黨,使之成為黨內最大的實力反對派,他本人也不拘于廣西一地,側身廟堂之上,為新桂系開創了廣闊的政治空間,李宗仁任職總統期間正是他政治生
來源:百度
2018-10-31 09:13:28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廣西桂林市臨桂區會仙鎮山尾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譽為小諸葛。軍閥新桂系代表人物,與李宗仁合稱李白。北伐戰爭時,率廣西軍隊攻至山海關。北伐成功后和蔣介石及其它地方勢力多次開戰。抗日戰爭爆發后,二人動員廣西的軍隊抗擊日軍,合作指揮多場大戰,屢有勝果。曾獲青天白日勛章、抗戰勝
來源:百度
2018-10-25 08:35:01
中央軍嫡系高級將領,陸軍中將,家住廣西桂林,出生地安徽鳳陽。保定軍校二期畢業。1911年辛亥革命時南下,任南方革命軍第一軍講武堂教官。1917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南方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自排長積功升為師長。1924年7月任黃埔軍校教官,1933年3月參加長城抗戰,成為第29位青天白日勛章獲得者。1934年駐軍廣西興安,兼任廣西保安司令。1939年任中央軍
來源:百度
2018-10-11 10:14:34
李品仙(1890年4月22日-1987年3月23日),字鶴齡,廣西蒼梧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保定軍校畢業,在老同學唐生智手下從排長升到軍長,唐生智兵敗瓦解后投靠桂系,靠著和白崇禧的同學關系穩步上升。抗戰時期出任11集團軍司令,在黃紹竑出走,廖磊病死后,他在桂系中的排名僅在李宗仁、白崇禧之下。李品仙治軍有方,尤其是抗戰時期的188及189模范師,即...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8-09-22 09:10:06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鄰,廣西桂林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 "桂系 "首領,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他是北伐戰爭中有著重要影響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兩廣統一,奠定北伐的基礎,促成北伐。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8-09-19 14:16:52
與其聽任敵人蠶食而亡國,毋寧奮起而全面抗戰以圖存。我們雖是一個落后國家,工業建設和交通設備尚未現代化,從戰略方面說,若日本侵略者實行堂堂正正的陣地戰,則彼強我弱,勝負之數,不待蓍龜。故敵人利在速戰速決,以迫我作城下之盟。但吾人必須避我之所短,而發揮我之所長,利用我廣土眾民,山川險阻等優越條件來困擾敵人,作有計劃的節節抵抗的長期消...
來源:人民政協網
2018-05-04 17:22:35
黃一平,原名啟滔,1903年出生于賀縣黃田鎮新村村。他幼年讀私塾,1917年3月就讀高等小學。期間,受“五四”運動影響,積極投身縣城各校師生反帝斗爭。1921年,黃一平考入賀縣中學,在《向導》、《新青年》、《少年先鋒》等進步書刊的影響下,他發起組織“賀縣中學學生會”,組織同學排演進步話劇,上街散發反帝傳單。1925年7月,他考入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
來源:賀州政協網 作者:王思林
2018-04-10 15:47:21
從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開始,侵華日軍多路推進,相繼占領北平、天津等中國重要城市。1937年11月,上海淪陷,12月13日,國民政府首都南京陷落,30多萬人慘遭日本侵略軍的屠殺。中華大地上,硝煙彌漫。這是日軍隨軍記者拍攝的畫面,日本國內看到的都是這種輕松活潑的新聞片,人們很難想象,這是一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侵略軍。然而,正是這支充滿了血腥的...
來源: 天涯共此時
2018-04-03 15:44:44
何柱國(1897—1985),出生于1897年,廣西容縣人,國民黨陸軍中將,東北軍將領。何柱國父親名繼福。何繼福靠販賣馬匹使家業興旺,娶有二妻,生育子女12人。何柱國為后母劉氏所生,最小。他幼時父親去世。7歲入何公祠啟蒙,3年后讀完《四書》,許多篇章能背誦如流,深受塾師賞識,預言必成大器。10歲時母親病故,他成為孤兒。何柱國早年就讀于黃埔陸軍小學第...
來源:搜狐歷史 作者:歷史愛好者
2018-03-24 14:12:54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戰爭紀念網.com 主辦單位:長沙市抗戰文化研究會 技術支持:劉慶為
電話: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E-mail:tougao#krzzjn.com(#替換成@)
湘公網安備43010402000821號 ICP備案號:湘ICP備18022032號 長沙市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