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戰敗的歷史。然而,較少有人知道在這場戰爭爆發前和爆發時,日本政府在中國秘密開展間諜活動,搜集了大量重要情報,而清政府的反間諜行動卻收效甚微,這也成為北洋海軍全軍覆滅的一個重要因素。 日本兩大間諜機構觸角遍布中國城鄉 1868年明治維新以后,日本開始逐步走上對外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為了適應這種擴張
來源:中國國防報 作者:江宗
2022-07-06 10:47:58
鎮遠鐵甲艦是當時北洋主力艦,也是亞洲少見的鐵甲巨艦,曾引起日本國民極大恐慌晚清洋務運動緊鑼密鼓地搞了30年,及至甲午戰前,清軍的軍械裝備得到了相當的提升。然而,清軍在甲午戰爭中的表現,不僅讓本國人大失所望,同樣也讓一些外國人大跌眼鏡。當中國和日本之間的戰爭可能爆發時,大多數西方人士認為中國有優勢(《劍橋中國晚清史》下卷)。然
來源:中華網
2022-06-10 16:23:21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改變了兩國的命運。戰敗的清政府割地賠款、臺灣等大片領土的割讓……進一步破壞了中國主權的完整,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造成了臺灣和大陸難以彌補的隔閡,遺患至今,巨額賠款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馬關條約》的簽訂標志著歷時三十余年的洋務運動的失敗,使清政府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為烏有,中斷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2-06-09 17:16:29
2000年,海外著名漢學家、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員孔祥吉先生在國內一家著名刊物發表了《甲午戰爭北洋水師上層人物的心態——營務處總辦羅祿家書解讀》一文,認為北洋海軍甲午戰敗與北洋海軍領導層的心態存在直接關系,甚至可以說是導致甲午戰爭失敗的重要因素之一,并由此開啟了關于北洋海軍官兵心理活動的研究。這是一個極富價值的研究視角,因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2022-06-09 17:05:01
1894~1895年中國軍民抗擊日本侵略的戰爭。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干支為甲午,史稱甲午戰爭。戰爭起因及雙方軍事準備日本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蓄謀已久。早在1868年(清同治七年),日本明治天皇登基伊始,便極力鼓吹軍國主義,以實行對外擴張為基本國策,并將侵略矛頭首先指向其近鄰朝鮮和中國。明治政府抓緊改革軍制,推行近代軍事教育和訓練
來源:中國軍網
2022-06-09 16:05:31
中國高升號運兵船被日本浪速號巡洋艦擊中后,開始沉沒。 1894年10月6日 《倫敦新聞畫報》2014年,甲午戰爭爆發120周年祭。對于這場戰爭的反思,隨著更多的史料挖掘而日益深刻和全面。在這些史料中,也包括當時西方媒體對于甲午戰爭的關注和報道。通過反觀當時的輿論報道,尤讓我們憤怒和深思的是,面對一場明明白白的侵略戰爭,在當時的國際輿論
來源:光明日報
2022-06-09 15:50:28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1894年7月5日,一名日本人乘坐輪船從上海抵達煙臺,到岸后他馬上進入了日本領事館。這個人就是著名的日本間諜宗方小太郎。此次奉令到煙臺,主要是為了偵查在威海港內的北洋艦隊活動情況。他步行3天,在7月10日來到威海,登上可以俯瞰威海全城和港灣的環翠樓。在他日記里記下了當天港內有軍艦10艘、魚雷艇3艘。7月21日,他
來源:央廣網
2022-06-08 11:33:08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真實甲午,第37集:買日本軍艦向敵人學習。甲午戰爭對中國海軍來講,其毀滅性幾乎讓中國人在多半個世紀的時間里沒有能夠重振海軍。但是一個濱海的、仍然有著天朝架子的王朝是不能沒有海軍的。因此在甲午戰后,在清政府內就有了我海疆綿延七千余里,獨無海軍以資捍御,誠不可以為國的大聲疾呼。然而環顧中國沿海,甲午
來源:央廣網
2022-06-08 11:24:05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張人駿是清末時期的兩廣總督。雖然同是兩廣總督,他的名氣遠遠比不上曾任此職的李鴻章、張之洞等。但是他做的一件事,卻足以讓后人記住他:他參與主持了清末收復東沙和勘察西沙。東沙和西沙是中國南海的兩個群島。而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中國漁民長期以此作為捕魚的靠泊地。并在島上修了一座海神廟。1895年
來源:央廣網
2022-06-08 11:20:45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甲午戰爭后,重建的大清海軍有巡洋和長江兩支艦隊,裝備各型艦艇34艘。1910年12月4日,清廷詔諭設立海軍部。任命皇族載洵為海軍大臣;任命前北洋海軍將領薩鎮冰統制巡洋和長江兩個艦隊。載洵和薩鎮冰曾經奉旨前往歐洲和美國、日本考察海軍,并分別向英國,德國,意大利,奧匈帝國以及美日等國訂購各型軍艦12艘。準備用
來源:央廣網
2022-06-08 11:16:45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中國的第一艘潛艇是1880年9月在天津建成的。據當時天主教在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期刊《益聞錄》記載,這艘潛艇是由天津機器局制造的。但奇怪的是這艘潛艇試驗成功后就沒了下文,從此銷聲匿跡而沒有留下任何記載。中國海軍當然也不會有潛艇兵種誕生了。但是海軍陸戰隊卻正式出現于清末海軍的編制里。1909年載洵在出洋考察海軍
來源:央廣網
2022-06-08 11:13:10
清王朝在1909年整編全國軍艦,甲午后重建的北洋水師終于獲得正式編制,成為經制的巡洋艦隊。1895年2月17日,是山東半島東端的小城威海衛歷史上最恥辱的一天。威海衛相伴的威海灣,以及海中的劉公島,是中國第一支近代化的國家海軍——北洋海軍的重要軍港,然而,當天這座軍港向敵手敞開了門戶。 上午9時許,一艘艘飄揚著旭日旗的日本軍艦編
來源:鳳凰網-國家人文歷史 作者:覆師
2022-05-12 09:20:02
回顧120年前甲午戰爭的歷史,客觀地看待中國失敗的歷史教訓,我們的心情是并不輕松的。從這些歷史教訓中我們可以得出幾點認識。清軍炮兵阻擊日軍第一,國貧民弱,經濟落后,難免受外人欺凌。近代欺凌過中國的歐美國家(包括后起的日本),都是正在上升中的資本主義--殖民主義國家,都已經完成了或者正在完成工業化。中國當時只經歷了延遲的、遠
來源:搜狐
2020-05-27 11:07:49
1895年4月10日,伊藤博文再一次氣勢洶洶的邁進了春帆樓的大門,將一份最后修正案甩在了清國代表李鴻章的面前,并高傲地說道:"中堂見我此次節略,但有允、不允兩句話而已。(甲午戰爭中被擊中沉沒的清國軍艦 英人繪)1895年4月10日,伊藤博文再一次氣勢洶洶的邁進了春帆樓的大門,將一份最后修正案甩在了清國代表李鴻章的面前,并高傲地說道:"中
來源:百度百科
2020-05-27 10:54:03
1894年7月20日,盛京將軍裕祿 為日本在朝鮮搆釁會商調兵增援朝鮮的奏折
1894年7月20日,盛京將軍裕祿為日本在朝鮮搆釁會商調兵增援朝鮮的奏折1894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戰爭,是一場日本精心謀劃的侵華戰爭。19世紀后半葉,日本通過明治維新,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國力日漸強盛。同年,日本政府以天皇名義發表所謂御筆信,宣布要繼承列祖列宗的偉業,開拓萬里波濤,使國威布于四方。日本自此確立了以朝鮮為跳板,進而吞并
來源:《中國檔案報》 作者:里 蓉/文
2020-03-13 21:55:51
1894年7月24日,欽差大臣定安為急調吉字營馬隊進扎朝鮮平壤一帶事給吉林將軍長順的咨文
1894年7月24日,欽差大臣定安為急調吉字營馬隊進扎朝鮮平壤一帶事給吉林將軍長順的咨文。1894年7月24日,富爾丹為奉旨于即日開拔朝鮮平壤一帶駐扎事給長順的咨文。1894年7月23日凌晨,日駐朝鮮公使大鳥圭介和日軍旅團長大島義昌率日軍馳入朝鮮漢城,武力占領王宮,拘禁了國王李熙,隨即推出了早已準備好的大院君傀儡政府。自此朝鮮政令,無分
來源:中國檔案報 作者:里 蓉/文
2020-03-13 21:34:51
1894年8月3日,吉林將軍長順轉發光緒皇帝宣戰上諭的咨文。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農民起義,朝鮮為中國屬邦,清廷遂派直隸提督葉志超統兵2465人入朝,暫駐牙山灣待命。與此同時,野心勃勃的日本借機擴大事端,派出混成旅團7600人侵入朝鮮,脅迫其改革內政。為肅反平叛、備倭援朝,清政府租用愛仁高升飛鯨三艦向朝鮮增兵。7月25日,高升號運兵船駛
來源:中國檔案報 作者:趙春麗/文
2020-03-13 21:29:50
清政府要求嚴密訪查各地日本奸細的咨札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戰爭中,誰占有的情報更多、更詳細,誰就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在甲午戰爭中,中日雙方對情報工作的重視程度,也是影響戰爭勝負的一個重要因素。早在戰爭爆發之前,日本就以戰爭為目的頻繁向中國派遣奸細。戰前,日本對中國的總兵力和作戰能力,甚至每個省能抽出多少人參加作戰,都作了
來源:中國檔案報 作者:于淑娟/文
2020-03-13 21:17:31
1894年10月5日,吉林將軍長順為琿防吃緊奏請借款添募兵勇的奏折
1894年10月5日,吉林將軍長順為琿防吃緊奏請借款添募兵勇的奏折。1894年11月7日,是慈禧太后60大壽。為了舉辦盛大的慶壽典禮,提前一年,慈禧太后就著手籌備。當時清政府的財政非常困難,在黃海海戰之前6個月,北洋艦隊申請緊急換裝部分速射炮并補充彈藥,以應緊急之需,而李鴻章竟然以慈禧太后祝壽需要用款為名,予以拒絕。中日正式宣戰后,軍費
來源:《中國檔案報》 作者:里 蓉/文
2020-03-13 21:09:17
1894年11月4日,吉林將軍長順關于奉旨赴奉助剿倭賊的咨札
照片說明:1894年11月4日,吉林將軍長順關于奉旨赴奉助剿倭賊的咨札。鴨綠江防線失守后,日軍兵分東、中、西三路進犯遼東。1894年10月27日,光緒皇帝給吉林將軍長順下了一道諭旨,大致內容是說,之前因為依克唐阿兵力單薄,曾命令長順在吉林防御各軍中挑選精銳三四千人馳往奉省歸依(克唐阿)調遣,現在倭賊大股已渡江肆擾,奉省危急,命長順親帶此
來源:《中國檔案報》 作者:于淑娟/文
2020-03-13 21:03:51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戰爭紀念網.com 主辦單位:長沙市抗戰文化研究會 技術支持:劉慶為
電話: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E-mail:tougao#krzzjn.com(#替換成@)
湘公網安備43010402000821號 ICP備案號:湘ICP備18022032號 長沙市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