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姓名:王振丹出生年月:1922年11月22日籍貫:安徽鳳陽臨淮關人。基本情況:1937年7月在常寧參加國軍第四補充兵訓練處榮譽大擔任看護兵。同年12月在該處醫院擔任看護兵。1940年在祁陽榮譽大隊軍人管理處榮譽大隊,擔任準尉司藥。1942年在新化縣第四補充兵訓練處第二團十四連,擔任準司尉長。1944年,在芷江第二十四集團軍兵站:擔任中
來源:湖南圖書館
2020-06-09 14:40:43
卓鳳鳴 筆名耿卓,安徽靈璧縣漁溝鎮卓莊村人,1925年10月26日生。1939年10月參加八路軍蘇魯豫支隊第一大隊,在5縱隊1支隊1團任勤務員,1940年冬任勤務班長,1941年1月入黨,隨后調到團政治處任宣傳員,同年2月 ,部隊改編為新四軍3師7旅19團后,秋參加了鹽阜區第一次反掃蕩。8月,團宣傳隊撤消,調團通信排任通信員。10月,參加程道口戰役。1942年3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9-10-25 09:06:55
張航,又名張世權,安徽肥東人。1913年出生,1932年在江蘇泰興警察局做警察。1940年在上海英租界新閘捕房當巡捕。同年參加革命,次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3年,奉命打入日偽虹口警察分局,以警察為掩護,任中共地下黨小組長、支委。1947年10月,打入上海市警察局黃浦分局。期間,任中共地下黨支部委員,因積極開展地下活動,受到上級組織的獎勵。上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9-10-17 09:39:38
孫志高 1927年10月出生,安徽泗縣黃圩鄉人,1942年10月參加革命,1944年入黨。抗戰期間,參加新四軍打游擊戰,多次參加打擊日本鬼子的戰斗。1943年攻打鹽城合順昌日本鬼子碉堡時,他任班長,邊打槍邊扔手榴彈,子彈從耳邊飛過,最后將敵人碉堡攻下來。后來他隸屬南京軍區,參加了濟南戰役、渡江戰役和解放上海的戰役。在打一江山島時,他任排長、炮兵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9-10-05 17:17:17
袁紹俊,祖籍安徽省渦陽縣殷廟鄉大袁家村。一九四〇年一月初參加了新四軍第四師,特務團三營七連當戰士。一九四二年八月入黨。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1958年轉業到地方工作。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9-09-29 09:42:25
唐笑宜,1919年11月出生于安徽來安縣舜山鄉。1939年6月在來安縣參加革命,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并任舜山鄉黨支部書記。抗日戰爭時期任過情報員、區特派員、甘泉縣大儀、三河區委書記、甘泉縣總隊副總隊長兼參謀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任解放軍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第十二團參謀長及團長等職。赴朝參戰時任志愿軍某部副師長等職。1964年以后任中國人民解放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9-09-26 08:59:09
姓名:金芳財籍貫:安徽省懷寧縣金拱鎮出生年月:1922年8月26日原溪口鎮政府敬老院院長,退休后,每月有退休金2000多元,住在宣城市宣州區溪口鎮敬老院。溪口鎮敬老院著落在一個叫山崗的小村子附近,目前有80多位五保戶和托養的老人生活在這個環境依山伴水、頤養天年的大家庭里,在生活指導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我走進了老人的房間,傾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9-07-22 16:20:20
姓名:馬學書出生年月:1925年生。黃埔17期四川成都本校步科1939年作為有志青年我報考了軍校,當時18人我考上三名。學校四年制,由于日本進攻中國形式嚴峻,學了三年就進了部隊——蘇魯豫皖胡宗蘭的部隊,老人記不起自己所在部隊的番號,因為番號一天一換(我想是戰爭慘烈,難以常久地保存建制),戰場在太行山地區。老人說:日本人個小頭笨(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9-07-22 16:07:19
姓名:翟志進畢業黃埔軍校17期三分校步科籍貫:安徽涇縣出生:1923年生活狀況:有退休工資2千多元,但有多種老年性病,生活狀況一般目前和養女一起生活走訪時間:8月25日走訪記錄:皖南名鎮涇縣桃花潭(原陳村鎮,民國時叫南陽鎮),該鎮有一個當地的名揚海外的大姓翟氏宗祠就著落在這景色秀美的青弋江的源頭,幾經打聽穿過徽派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9-07-22 15:50:15
姓名:張大敖籍貫:涇縣后山鄉省灣保十一甲居住地:涇縣云嶺鎮壩梗村出生:1926年3月畢業:中央軍官學校第一訓練班(北平)按19期步課 現在是宣城黃埔同學會的會員張老出生涇縣壩梗村的地主家庭。1944年底在讀高一的時候,瞞著父母參加了青年軍208師(軍長黃維中將),師長叫汪一五(少將軍銜 黃埔一期 江西人)622團(團長好像姓王,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9-07-22 15:44:17
劉子誠老人1922年出生在河南省汝南縣城一個清貧的家庭,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善良、堅強的母親靠給富人家做擁打工將他們兄妹5個子女養大,老人在家是男孩子中老二,并在汝南縣城一直從小學讀到了高中。這個時候抗戰爆發,汝南城淪陷,青年的劉子誠在跑返中成了一名流亡學生并與母親家人失去了聯系來到了湖南省麻江縣,做為一名千千萬萬的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9-07-22 15:42:24
姓名:張文濤曾用名:張濤出生年月:1917年10月畢業院校:黃埔7分校16期步科原所屬部隊:34集團軍第16軍預備第一師、39軍56師生168團參加戰役:黃河防衛戰——龍門戰役(阻擊戰)、常德會戰和豫中會戰阜陽縣立中學沒畢業,學校被日本飛機炸毀,我失學。1938年考上黃埔,學了兩年零三個月,下部隊(34集團軍第16軍預備第一師)。在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9-07-21 23:49:59
姓名: 詹家桂出生年月:1916年2月畢業院校:黃埔19期步科原所屬部隊:15軍64師參加戰役:忻口戰役、冬季攻勢作戰、中條山會戰、豫中會戰和豫西鄂北會戰從軍經歷:1935年被抽壯丁,從家鄉走路到六安,到大別山訓練。我被選入炮兵,沒槍,一人一把大刀,班長有手槍,訓練優秀的可提前進部隊。我的部隊番號是:陸軍11路15軍(軍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9-07-21 23:47:01
姓名:李文富(嘯天)。性別:男籍貫:皖利辛縣人出生年月:1922年5月軍校學歷:黃埔軍校第十五期的學生現住址:安徽鳳臺鳳凰鎮五號閘村聯絡方式:故事經歷:1937年師范學校畢業后,他沒有去當老師,李老是1938年入校,是黃埔軍校第十五期的學生,當時他是在西安的第七分校步兵科學習,時任的分校教育長是胡宗南。李老也在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9-07-21 23:41:23
姓名:何力行年齡:現年91歲軍校經歷:黃埔軍校17期三分校22總隊步科(軍校曾用名鳴鰲)住址:黃山市歙縣新安路富豐路161-3號家庭情況:有子女三人,1984年在原搬運公司退休,目前有退休工資1500元左右,安徽省黃埔同學會理事、黃山市黃埔同學會會長戰斗經歷:1921年出生在徽州府歙縣,兄弟兩人,自己是老大,父母在上海歙縣籍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9-07-21 23:37:49
姓名:張百勛(曾用名績)軍校經歷:黃埔軍校17期4分校23總隊步住址:歙縣漁梁長青路39-3號家庭情況:老妻去世,和唯一的62歲的女兒一起生活經歷:1922年出生在歙縣薛坑口永川村,父親叫張原舒,在吉林省張作霖大帥手下的警備司令部當秘書長,在出生3個月的時候,父親因病吃錯藥不幸去世,而后家境貧寒,只讀了小學畢業,后抗戰爆發,只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9-07-21 23:32:30
姓名:胡成周出生:1916年6月5日籍貫:湖北省廣濟縣兩路鄉胡政村身份證:宣城市宣州區水陽鎮楊泗街道現住址:宣城市區北門和南京某處老部下的家中畢業院校:武漢大學建筑系、黃埔14期工科參加戰役:浙贛會戰,南昌保衛戰。目前生活:每月宣城統戰部300元補助,無其他來源,家中雖有子女和孫輩多人,但是獨居宣城一個破舊的老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9-07-21 23:22:03
姓名:梁志尚出生日期:1922年6月家庭住址:安徽省廣德縣城桃州鎮,軍校經歷:黃埔軍校第四分校(廣西宜山)16期學員原屬部隊番號及軍銜職務:94軍55師164團特務排排長從軍經歷:1938年,梁志尚在屯溪的安徽中學屯溪學校讀書時,因日軍入侵,輟學成為流亡學生,在江西吉安加入戰時工作干部訓練第3團,成為第一期學員。后來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9-07-21 23:16:32
姓名:曹鴻藻住址:歙縣雄村,現住在績溪縣華陽鎮楊柳小區138號大兒子家經歷:1922年出生在雄村的曹氏家族(該家族明清共有進士30人、舉人24人),自小受父親影響,讀過多年私塾,能寫能畫,1941年考入歙縣政府當錄士,后在胡大昌律師事務所任書記,1943年5月國府軍統局戴笠將軍和盟軍情報高官梅樂斯中將聯合在雄村開辦中美合作所技術訓練班(培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9-07-21 22:57:47
姓名:王業富生日:1918年7月20日籍貫:廬江盛橋軍銜:少尉二、軍校經歷1、1938年從安徽廬江中學畢業,那時安徽省政府搬到立煌縣(現在的金寨縣),廬江中學師生也跟隨去了立煌縣,2、王業富以流亡學生身份投考黃埔軍校。被黃埔17期,漢中一分校步科錄取。主任是鐘彬,同時也是88師中將師長。三、抗戰經歷1、19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9-07-21 22:52:12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戰爭紀念網.com 主辦單位:長沙市抗戰文化研究會 技術支持:劉慶為
電話: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E-mail:tougao#krzzjn.com(#替換成@)
湘公網安備43010402000821號 ICP備案號:湘ICP備18022032號 長沙市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