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斗爭的烽火中發展壯大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在民族危亡的嚴重關頭,在中國共產黨推動下,國共兩黨結束長達十年的敵對斗爭,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始合作抗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后,開辟抗日根據地,領導人民堅持敵后抗日游擊戰爭,江蘇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華中抗戰的主戰場
來源:《中共江蘇地方簡史》(中共江蘇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著 )
2022-07-27 10:16:32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后,日軍很快占領了中國東北三省。在日軍的大舉侵略面前,南京國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國共產黨堅決主張對日抗戰,接連發表宣言,強烈譴責日本的侵略暴行,揭露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日軍的步步進逼和國民黨政府的妥協退讓,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怒潮。江蘇人民也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運動。9月21日,蘇州各界反日
來源:《中共江蘇地方簡史》(中共江蘇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著 )
2022-07-27 10:14:40
1938年底,山東分局和山東縱隊決定成立八路軍隴海南進游擊支隊。任命鐘輝為司令員兼政委,梁海波為副司令員,李浩然為政治部主任。12月21日,鐘輝、梁海波、李浩然等在邳縣許樓村召開大會,正式宣布成立八路軍山東縱隊隴海南進游擊支隊,這是蘇北地區第一支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抗日武裝部隊。1939年9月,八路軍山東縱隊隴海南進游擊支隊改名為蘇皖
來源:連云港市黨史辦
2022-07-18 14:11:03
抗戰時期,在新四軍軍部和華中局的領導下,新四軍第一師、第三師與日偽軍進行了艱苦的斗爭,先后取得了1941 年夏季和1943 年春季兩次反掃蕩的勝利,保衛和鞏固了蘇北抗日民主根據地。 第一次反掃蕩斗爭 1940 年10 月,中原局書記劉少奇與八路軍黃克誠部隊、新四軍陳毅部隊執行黨中央指示,開辟了以鹽阜為中心的蘇北抗日民主根據地,使華中、
來源:江蘇檔案信息網
2022-07-13 09:28:27
在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檔案館內陳列著這樣一組實物檔案:鐵環、米票、黨章學習筆記,這些透著斑駁歷史的檔案是太湖游擊隊隊員的日常用品。△太湖游擊隊系列檔案之米票△太湖游擊隊系列檔案之黨章△太湖游擊隊系列檔案之學習筆記 鐵環是從敵軍繳來的手榴彈使用后留下的紀念品;米票是一種絕不白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的票證,游擊作戰的特點使游擊隊員需在
來源:江蘇檔案信息網
2022-07-13 09:13:54
抗戰勝利前,蘇州人經歷了什么?88歲老人口述歷史(附歷史照片)
9月3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經過1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國人民抵御日寇,取得了最后勝利!88歲的親歷者姚凱,追溯了那段不能忘卻的慘痛歷史,銘記昨天,珍惜今天!舉家逃難!祖宅被日寇澆汽油燒毀姚凱從牛皮紙信封里小心翼翼地抽出了一張照片,面對這張81年前的照片,88歲的老人思緒萬千,紅了眼眶。這張照片是姚凱和家人在1937年
來源:新浪新聞
2022-05-06 15:40:58
塘馬戰斗紀念廣場。 張宇熠 攝盛夏時節,位于溧陽市別橋鎮的塘馬村處處生機勃發。沿著精心修葺過的鄉間小路,記者來到新四軍十六旅旅長羅忠毅曾借宿過的民宅。塘馬戰斗,悲壯慘烈,生活在這里的村民從未忘記80年前那段浴血奮戰的歷史。1941年11月28日凌晨,日軍集結步、騎、炮兵3000余人、偽軍800余人從東北、西北、西南三個方向奔襲而來。
來源:中國軍網
2021-08-20 08:55:20
春雨過后,滿目生機。南京市溧水區白馬鎮東南,群山為云霧水汽繚繞,風景清幽。峰回路轉,白墻黑瓦的李巷躍然而出。這里曾經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蘇南人民抗戰指揮中心,被稱為蘇南小延安。李巷離南京不到100公里,離敵、偽、頑心臟可謂近在咫尺,從抗戰初期直到抗戰結束,始終是新四軍頑強的戰斗堡壘。無論戰斗多么殘酷,形勢多么艱險,李巷堡
來源:新華日報
2021-08-02 08:57:27
七七事變發生后,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企圖日益暴露。國民政府統帥部不得不面對現實:確認現在已不再是談論對日是戰是和的時候,而是面臨著必須打以及怎樣打的抉擇。第五軍第二十一旅士兵在不滅倭寇,誓不生還決心書上簽名1937年7月11日至8月12日,在南京軍政部部長何應欽公館內,舉行了國民政府軍事長官聯席會議,研究抗日戰略軍事部署。中
來源: 民國大校場 文/孺子牛
2020-05-30 11:15:38
1937年11月上海失守后,國民政府首都南京成為日軍的下一個目標。華中派遣軍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揮日軍兵分三路,形成夾擊南京之勢。中方南京守城部隊匆忙組建,但敵我實力懸殊。至12月初,南京外圍陣地已有多處被突破,按照計劃部署,各守衛軍退守復廓陣地,在通濟門、光華門、中華門、水西門等城垣附近與日軍展開了殊死搏斗。南京保衛戰要圖此時
來源: 民國大校場 文/惠風
2020-05-09 10:09:36
在江蘇高郵市中心的一座西式建筑內,粟裕穿著新四軍的軍裝,擠在人群中,看著眼前的受降儀式,面帶勝利的微笑。屋子中央,一張長條形方桌,一側是日軍指揮官,正把一本本的日軍名冊交到新四軍指揮官的手中,表示無條件投降。這是發生在1945年12月26日凌晨4時的事情。當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但盤踞在高郵古城內的日軍仍在負隅頑抗。1945年12
來源:報刊薈萃雜志
2020-02-20 11:33:03
一1937年11月19日,日本侵略軍進占吳縣縣城蘇州。時國民黨地方行政官員早在蘇州淪陷前即已紛紛逃離避難,吳縣政府遷往無錫蕩口,環圍蘇州城區的吳縣農村陷于混亂的無政府狀態之中。這時,社會上一些不同面目的人物,收集國民黨軍從潰退時遺棄下來的大量槍枝彈藥,拉起隊伍,組織起各種各樣的游擊隊。但是這些游擊隊大都沒有明確的抗戰救國政治
來源:蘇州史志 作者:趙曉明
2019-01-11 09:56:37
1932年一二八淞滬戰役爆發后,第十九路軍為捍國守土,對入侵之日軍痛加撻伐,深得全國人民的欽佩和支持,世界各國也極為注目。但由于缺乏增援、休整,第十九路軍的損失與日俱增,形勢堪虞。在此關鍵時刻,時任國民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育長的張治中(字文白)于2月初面見蔣介石,請纓抗日,得到蔣的應允,委張治中為第五軍(下轄第八十七,八十八師及中央
來源:蘇州史志網 作者:沈秋農
2019-01-10 16:02:29
編者按:這是前蘇州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俞嘯泉老人的日記摘要。其自序云:一九四五年日寇投降,友人之避地返鄉者,每詢余蘇城淪陷時情狀,為免詞費,即以此示之。所記比較簡略,原題名《抗日時期蘇城淪陷記》,這里主要選錄其中記述日機轟炸蘇州的情況,故改題為《日機轟炸蘇州記略》。經核對,其中有未盡確者,現悉照所記,以便于知其詳者予以補充訂
來源:蘇州史志網 作者:俞嘯泉
2019-01-10 15:11:06
一九三一年,日本軍隊為了制造侵略借口,預先炸毀南滿鐵路柳條溝一段路軌,然后誣為中國軍隊所破壞,于九月十八日晚,向我沈陽城城和東北軍營地發起進攻,制造了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后,蔣介石對日本侵略者竟采取絕對不抵抗主義的政策。命令東北軍即使日軍勒令繳械,占入營房,均可聽其自便①。這樣,幾十萬東北軍一槍不發,退到關內,把東北數
來源:蘇州史志
2019-01-10 15:02:14
編者按:70年前的9月2日,在日本東京灣的美國戰艦密蘇里號甲板上,日本代表正式簽署投降書,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了完全勝利。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華中抗戰的中心,江蘇經歷了全民族抗戰的全過程。堅持敵后抗日斗爭的新四軍、八路軍,牽制和殲滅了日軍大量兵力,打亂了日本帝國主義
來源:江蘇檔案館
2019-01-05 16:53:50
編者按:在波瀾壯闊的全民族抗日戰爭中,中華兒女同仇敵愾,共赴國難,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江蘇在中國抗戰版圖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戰初期,江蘇是正面抗擊日軍侵略的主要戰場;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江蘇又成為華中敵后抗戰的主戰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江蘇為腹地的華中抗日根據地軍民同仇敵愾、不畏犧牲、前赴后繼,
來源:江蘇檔案館
2019-01-05 16:53:50
編者按:70年前的9月2日,在日本東京灣的美國重型戰艦密蘇里號甲板上,日本代表正式簽署投降書,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在這場決定中華民族命運的戰爭中,江蘇作為初期防御作戰和相持階段敵后抗戰的重要戰場,共進行大小戰斗2萬多次,殲滅日偽軍20余萬人,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建立了不朽的功績。為紀念抗日民族英雄,牢
來源:江蘇檔案館
2019-01-05 16:14:28
慘烈的南京保衛戰與城破后屠殺,是國人心中永遠無法消解的傷痛,經過8年的不屈抗爭,我們在曾經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來。1945年8月起,新四軍在江蘇各地先后發起對日偽軍最后的戰役。而終結之戰的第一槍,正是在南京南郊的高淳打響。戰斗打響的當天毛澤東發出《對日寇的最后一戰》聲明根據南京市委黨史辦官網記載,東壩戰役是在抗日戰爭局勢發生急劇轉變的形...
來源:揚子晚報
2018-08-27 08:54:57
核心提示:在南京,被日偽商業統制總會定為統制物資的物品達37項。據統計,僅設在南京的日偽中儲行,通過濫發紙幣造成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的手法,搜刮黃金55萬余兩、白銀763萬余兩、銀元37萬余枚、美元55萬元,以及大批日元、日本公債、貼現票券等。日軍在徐州大肆搶劫 資料圖本文摘自:中新網,作者:江蘇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原題為:《抗戰江蘇遭日偽...
來源:中新網 作者:江蘇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
2018-08-06 09:05:29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戰爭紀念網.com 主辦單位:長沙市抗戰文化研究會 技術支持:劉慶為
電話: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E-mail:tougao#krzzjn.com(#替換成@)
湘公網安備43010402000821號 ICP備案號:湘ICP備18022032號 長沙市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