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蘭。 河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供圖王者蘭(1913—1941),又名王志遠,出生于河北任丘縣王家塢村。1927年,考入保定同仁中學,后轉入志存中學,任學生會干部。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九一八事變后,組織領導學生開展抗日救亡運動。之后,成立了王家塢、劉家塢村黨支部,發展黨員20多名。1934年,任中共任丘縣委委員,帶領貧苦農民到自家地里搶收
來源:河北新聞網
2022-04-29 10:05:12
韓朝新(1919—1941),女,河北省清苑縣顧家營人。1933年,考入保定第二女子師范學校。1937年9月,在博野縣參加縣婦女抗日救國會。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春,任深澤縣婦救會主任。1938年5月,在冀中區第一次婦代會上當選為冀中區婦救會執委兼七分區特派員。1939年春,赴北方局黨校學習。1939年冬,在冀中區第二次婦代會當選冀中區婦救會副主
來源:河北日報
2022-04-28 09:12:47
杜伯華(1904—1941),原名杜維漢。原籍河北,幼年隨父親到吉林省榆樹縣落戶安家。1931年,在榆樹縣城開辦建中醫社。1932年,改辦華昌藥房,既懂中醫,又會西醫,頗有名氣。1933年,任中共榆樹縣地下交通聯絡站負責人,以行醫為掩護,搜集情報,轉運抗日物資。1935年春,為躲避特務追捕,前往北平。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春,經組織安排到陜西西
來源:河北日報
2022-04-28 09:11:34
陳宇寰(1897—1938),河北省灤州小陳莊(今屬灤南縣)人。幼年讀過三年私塾。1931年,被公眾推選為皂城、胡各莊地區一六八村聯莊會長。1934年,參加共產黨領導的灤縣抗日救亡會。1935年2月21日,率聯莊會與高志遠領導的起義民團會師,將駐灤縣戰區保安總隊督察隊、特務隊全部繳械,活捉了督察處處長。同日,又擊潰來報復的騎兵300余名。1937年12月,任華
來源:河北日報
2022-04-24 10:14:38
張廷瑞(1901—1940),化名張乃東、張之達,河北省涿縣(今涿州市)永樂村人。1920年夏,考入保定育德中學。1921年10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后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育德中學黨支部書記。1925年春,任首屆中共保定市委委員并代理書記。同年6月,赴保定鐵路總工會從事工運工作。1926年,由于叛徒告密,在天津被捕,翌年被營救出獄。1928年春,受組織
來源:黨史故事
2022-04-23 09:11:58
今日乃《馬關條約》以來,中日兩國一算總賬的時刻了,我們要以必死之決心,爭取國家民族的生存,錯過這一機會,我們想死也無地可死了。————朱家麟在抗戰中,中國軍隊一共犧牲205位高級將領,朱家麟將軍是其中之一。這位蔣校長的校友、陳誠的同桌,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仍然與日寇搏殺。1892年,朱家麟生于河北滿城。曾就讀于河北省水利學校
來源:騰訊網
2022-04-17 10:03:25
天上星星數不清,南黃泥村出英雄,拋頭顱,灑熱血,抗日縣長李向農。這是曾經流傳在柏鄉縣的一首民謠。李向農,柏鄉縣南黃泥村人。1941年任柏鄉縣第四任抗日政府縣長。1942年9月赴行署開會途中,在威縣一帶遭遇敵人大掃蕩,英勇犧牲,時年34歲,被稱為左權式英雄。九·一八事變后,日寇侵占了我東北三省,李向農等進步師生對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義
來源:共產黨員網
2021-03-08 10:03:48
在河北鹽山縣革命烈士陵園內,經常有青少年來這里開展紅色主題教育活動。80年前,在戰火紛飛的歲月里,活躍在冀魯邊區的一批共產黨人帶領廣大民眾同敵人展開艱苦卓絕的斗爭,他們用鮮血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抗日英烈馬振華的長孫馬新義向前來參加活動的孩子們講述著祖父的英雄事跡。馬振華,曾化名李之如、李澤民,1905年出生于河北鹽山縣。19
來源:共產黨員網
2021-01-22 14:29:58
邸玉棟(1911—1942 6),鹽山縣楊集鄉邸樓村人。1930年,考入鹽山縣中學。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九一八事變發生后,和其他進步學生組織愛國抗日宣講團,宣傳抗日,開展抵制日貨運動。由于組織學生罷課、驅逐反動校長等活動被學校開除。后入慶云中學繼續從事革命活動,又被學校秘密開除。1933年,任中共津南特委交通員。1934年,中共津南特委領導馬頰
來源:方志河北
2020-12-10 15:34:01
陳寶倉(1900—1950年),字自箴,籍貫河北遵化,出生于北京。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九期工兵科畢業,1937年初任國民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武漢分校教育科長兼武漢城防指揮所主任,1938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八集團軍參謀長,1939年春任國民革命軍第四戰區司令長官部代理參謀長,1940年秋兼任國民革命軍第四戰區司令長官靖西指揮所中將主任,1945年8月任國民政府軍
來源:陜西黨建網 作者:李樹泉
2020-10-21 16:16:22
河北省新河縣振堂公園內,矗立著一尊莊嚴肅穆的將軍銅像。他一身戎裝,深邃的雙眼注視前方。曾有詩云其虔誠做殿軍,有勇且知方。這就是董振堂,寧都起義的重要領導人,長征中的鐵流后衛。董振堂,1895年出生于河北新河縣一個農民家庭。少年聰穎,1917年考入北京清河陸軍中學,1923年畢業于頗負盛名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后投身于馮玉祥的西北軍
來源:中國軍網 作者:許蘇培
2020-09-01 11:43:15
高小安,1916年5月6日出生在河北省灤縣(現屬灤南縣)安各莊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世代辛勤勞作,銖積寸累,到了他祖父一代,創下了30畝薄沙地的家業。但是,由于水旱災害,加之兵燹匪禍,官貪吏卡,家中的生計日益拮據,他的父親只好到關東去另謀出路。9歲時,高小安在本村私塾接受啟蒙教育,先生為他取學名高瑞泉。4年后,因家境不支而輟學,小小年紀
來源:中國軍網
2020-08-22 16:05:44
王平陸(1902—1938),華北抗日聯軍冀東游擊支隊司令員。原名高永祥,河北省遷安縣上梨樹峪(今屬遷西縣)人。早年曾到哈爾濱中東路當鐵路警察。1931 年九一八事變后回到家鄉。1932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 年12 月11 日,河北省興隆縣黃花川的自衛團團總孫家勤懷著強烈的抗日愛國之心,舉行了武裝起義。他決心率領本村的自衛團和農民群眾同
來源:國學大師
2020-07-14 14:53:35
抗日英烈梁鑒堂(1897-1937)河北蠡縣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33軍69師203旅旅長。2014年9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榮譽稱號。梁鑒堂烈士簡介梁鑒堂(1897-1937)字鏡齋。男,1897年出生,河北蠡縣人。1920年入日本士官學校第13期炮科學習。畢業后,到第15混成旅孫岳部任職。歷任參謀、團長、旅長等職。1931年12月,所部被編入第
來源:國學大師
2020-07-09 10:51:49
李松霄生于1911年。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任武邑縣戰地委員會主任。1939年任武邑縣縣長。1940年任冀南區五專署專員。1942年犧牲,時年31歲。抗日戰爭時期,他是河北省武邑縣首任民選縣長,為宣傳動員各界群眾積極投身抗戰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名字叫李松霄。李松霄,原名李冠英,1911年出生于河北武邑后南場村。1936年夏,在清華大學學
來源:國學大師
2020-07-08 14:41:34
趙錫章(1901―1938)字榮三。河北河間人。父親早年謝世。趙錫章兄弟四人一同與母親相依為命。幼年聰穎好學,尊師敬長,力求上進,深為教師所喜愛。以后他又考入保定育德中學,畢業后,在清河陸軍預備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九期步兵科學習。他身材魁梧,性情忠厚,加之他學習軍事技術刻苦認真,深為教官倚重和同學們的擁戴。趙錫章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
來源:國學大師
2020-07-07 10:19:48
解蘊山,1905年生于河北省大名縣謝兒寨村。1923年考入直隸省立第七師范學校(后改為河北省立大名七師)第二班就讀。大名七師是由當地中共黨組織領導的一個進步學校,校長謝臺臣、教務主任晁哲甫等人,都是中共黨員。在師長們的革命思想影響下,解蘊山閱讀了大量進步書刊,他向往革命,向往共產黨,并把家中給他的生活費資助了學校黨組織。1927年春,解蘊
來源:國學大師
2020-07-07 10:15:12
卜榮久生于1908年。1933年參加中共領導的反帝大同盟。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7月參加冀東抗日大暴動。是薊縣抗日大暴動領導人之一。1939年8月任昌(平)延(慶)懷(來)聯合抗日縣縣長。1943年6月,任薊(縣)遵(化)興(隆)聯合抗日縣縣長。1944年4月調任中共冀熱邊區行政專員公署秘書長。后調任八路軍冀熱遼軍區衛生部政治委員。1944年10月17日,在豐潤
來源:國學大師
2020-07-06 15:44:21
王泊生,又名王鳴鋒,1915年出生于河北省景縣鄭古莊村一個富裕農民家庭。8歲上學,12歲考入龍華高小,1930年考入立泊鎮師范學校,并參加了反帝大同盟。1931年春加入青年團,同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泊師任黨支部委員、左聯工委書記。為引導、團結、組織進步的知識分子走上正確的救亡道路,在泊鎮師范主編了校刊《泊聲》,同時積極組織領導學生的愛國
來源:國學大師
2020-07-06 14:05:28
王璞,原名蘭貴,1929年10月3日出生在河北省順平縣(原完縣)野場村一戶貧苦農民家庭。野場村距縣城有近百里,位于太行山腳下。王璞的祖母是位心地善良的老人,父親王三群、母親張竹子是全村有名的老實人。王璞剛剛學走路時,母親又生下了弟弟王全貴。全家五口的生活全靠父親起早貪黑耕種自家那二畝半地和外出打短工維持。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以后
來源:國學大師
2020-07-06 11:29:07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戰爭紀念網.com 主辦單位:長沙市抗戰文化研究會 技術支持:劉慶為
電話: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E-mail:tougao#krzzjn.com(#替換成@)
湘公網安備43010402000821號 ICP備案號:湘ICP備18022032號 長沙市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