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聚伍(1899—1939),原名福隆,字甲洲,滿族,吉林雙城(今屬黑龍江省)人。早年投入奉軍,因屢立戰功,升任營長。1926年,被選送到東北講武堂第6期步科學習。畢業后,被提升為第三軍團衛隊旅四團團長。1929年,調任遼寧省邊防軍第一旅一團團副。九一八事變后,任一團團長。1932年4月21日,率全團官兵及遼東14縣軍警、民眾起義,成立了遼寧民眾自衛軍,
來源:河北日報
2022-04-24 09:39:14
陳榮久(1904—1937),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軍長兼第一師師長。1904年出生在黑龍江寧安縣東京城三家子村一個農民家庭。少年時期,因家庭生活貧困,沒能讀書,在家務農。后因生活所迫入東北軍當兵。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寇占領了東北各地,無辜的人民慘遭屠殺。陳榮久目睹了日軍的殘暴罪行,他在軍營中指責國民黨不抵抗的賣國政策,將東北拱手奉
來源:中國抗戰勝利網
2020-04-04 14:27:06
傅顯明(1900—1936),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第二師師長。出生于黑龍江省雙城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滿族。父母早亡,由于家境困難,沒能上學,終年跟隨兄嫂下地勞動。16歲時,因不甘忍受地主的剝削,逃到寧安縣城做苦力,后曾當過兵和巡警。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影響下,傅顯明的心中燃起了愛國熱情,決心為民族解放、國家獨立
來源:中國抗戰勝利網
2020-04-02 14:24:48
張蘭生(資料圖)張蘭生(1909—1940),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政治部主任。原名鮑巨奎,滿族,出生于黑龍江省呼蘭縣,1925 年就讀于呼蘭中學,1928 年畢業后考入哈爾濱電業局電車廠,先后做車掌(售票員)、司機。在封建軍閥統治下,電車工人不僅毫無政治權利,經濟上也飽受著種種殘酷剝削。日本侵略者占領哈爾濱后,哈爾濱人民更是陷入了水深火熱的
來源:人民網
2019-12-29 10:06:49
趙敬夫(1916—1940),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第三支隊政治委員。原名叫白長嶺,出生于黑龍江省樺川縣悅來鎮一個小商人家庭。1926 年,入悅來鎮南門里初等小學讀書。1930 年考入樺川中學,在這里,結識了地下黨員唐瑤圃和進步教師張耕野。他積極參加唐、張組織的各種抗日活動,經常和進步同學一起排練節目、組織講演,宣傳抗日主張。1935 年,
來源:人民網
2019-12-28 10:07:49
王克仁(1914—1939),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代理政治部主任。原名王世友。1914 年生于黑龍江省穆棱縣下城子河西保安村。幼年在族叔的資助下讀完小學。在八面通第二完全小學做堂役時,接觸到中共地下工作者,激起了他強烈的愛國熱情,并積極投身抗日救亡工作。1932 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主要從事抗日宣傳活動。1933 年3 月,參加了反帝大
來源:人民網
2019-12-27 14:35:37
李文彬(資料圖)李文彬(1902—1939),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第五軍第三師師長。1902 年出生在黑龍江省雙城縣三姓屯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后搬至哈爾濱市顧鄉屯街居住。童年在故鄉讀了三年私塾,后因家貧,未能繼續求學。1916 年,到哈爾濱鐵路工廠當學徒工。因無法忍受資本家的欺壓,1920 年,到東北軍十八旅一連當兵,駐防馬家溝、小山子等地
來源:人民網
2019-12-27 14:26:22
雷炎(1911—1939),東北抗日聯軍龍南指揮部第四支隊長。原名李輝,又名李樹、李勇。1911 年出生在黑龍江省海倫縣。全家靠其父在縣城出租二十多間房子為生。8 歲入私塾,1928 年考入黑龍江省第二交通學校。1931 年九一八事變后,雷炎懷著對日本侵略者的深仇大恨,投筆從戎,毅然參軍,被編在黑龍江省暫編第一旅學生團擔任排長。因缺乏戰斗
來源:人民網
2019-12-27 14:25:14
張甲洲(1906—1937),東北抗日聯軍第十一軍副軍長。字震亞,號平洋,又名進思。1907 年5 月21 日出生在黑龍江省巴彥縣鎮東鄉繁榮村張家油坊屯一個大地主家庭。6 歲就讀本屯私塾和官辦小學。天資聰慧、才華出眾。1923 年,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省立齊齊哈爾第一中學。次年,因反對軍閥張作霖在學校招兵充當炮灰,被除學籍。同年,考取沈陽文
來源:人民網
2019-12-27 09:25:32
王毓峰(1897—1938),東北抗日聯軍第四軍第二師師長。原名王慶忠,出生在黑龍江寧安縣一個農民家庭。1916 年參加東北軍,1931 年九一八事變后,懷著對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一腔報國熱情,脫離東北軍,拉出一支反日隊伍,加入到王德林的中國國民救國軍,開展了積極的反日活動。1933 年救國軍失敗,王德林等退出國境。王毓峰堅持抗日,他擁護共
來源:人民網
2019-12-26 15:02:10
在黑龍江省綏化市慶安縣大羅鎮東山村,一塊許亨植犧牲地的紀念碑肅然挺立。70多年前,就在離此處不遠的青峰嶺,抗日英雄許亨植在戰斗中壯烈犧牲。青峰嶺上,從此佇立著一座不毀不滅的青峰。許亨植,又名李熙山,朝鮮族,東北抗日聯軍高級指揮員。1909年出生于朝鮮慶尚北道善山郡。因其父親參加的朝鮮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義兵運動失敗,1913年舉家被
來源:人民網
2019-12-08 11:29:07
張宗蘭,女,1918年出生于黑龍江省一個貧農家庭,黑龍江省雙城市人。8歲始在家鄉讀書。1934年前往佳木斯投奔其兄嫂。同年,入樺川縣立中學預備班,翌年跳級升入樺川中學第六班。樺川中學時為中共地下工作活動中心,其兄張耕野為黨支部書記,其嫂金鳳英亦為中共黨員。1938年犧牲時任中共佳木斯市委婦女部部長。受黨組織和其兄嫂影響,張宗蘭積極參
來源:中國歷史故事網
2019-12-02 14:25:23
張蘭生(1909-1940年07月)原名鮑巨魁。漢族,黑龍江呼蘭人。1928年入哈爾濱電車廠當工人,曾加入秘密工會,參加革命活動。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參加抗日愛國運動。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參與領導了哈爾濱電車工人的罷工斗爭,后被中共滿洲省委派到珠河地區組織抗日武裝斗爭。人物生平1934年先后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宣傳部部長、縣委書記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9-05-04 10:18:16
李文彬(1902-1939)黑龍江省雙城市三姓屯人。后遷居哈爾濱市顧鄉屯。1920年投入東北陸軍18旅1連當兵,先后任班長、連副、連長等職務。1931年九·一八后,參加過哈爾濱保衛戰。1934年,李文彬充任了偽依蘭縣森林警察大隊大隊副。1935年秋轉任寧安縣森林警察大隊大隊長。1937年7月12日,率領150多人的森林警察大隊和家屬六、七百人參加了抗聯第5軍,歷任
來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9-05-04 10:02:33
【張宗蘭(1918-1938),黑龍江省雙城人。1935年在佳木斯樺川中學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冬,任中共佳木斯市委婦女部長,奉命打入偽樺川縣公署,搜集敵偽情報。1938年3月,佳木斯地下黨組織被破壞之前,將黨的文件成功轉移出去。后在哈爾濱被特務跟蹤,服毒殉國。】1936年初冬,偽滿洲國樺川縣公署新進了一位年輕的女職員,她個子不高,秀美的
來源:東北抗戰遺址聯盟
2018-12-21 14:45:09
于明智(1906---1936)字若癡,1906年3月出生在東寧縣三岔口鄉八家子村一個比較富裕的農民家庭。中師文化,192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15年就讀于三岔口小學,1926年考入吉林省立第四中學,努力學習課本知識,經常閱讀課外進步書刊,立志投身于革命。1925年五卅慘案暴發后,他參加了滬案后援會和同學們一起參加演講、募款、罷課、游行示威等活動,
來源:東寧要塞網
2018-12-21 11:38:52
1907年7月1日,張甲洲出生在黑龍江省巴彥縣張家油坊屯, 8歲的時候,到離家15里外的學校住宿讀私塾。正月十五,是私塾開學的日子,父母想讓他過完二月二再去上學,可張甲洲獨自偷偷地頂著刺骨北風,冒著鵝毛大雪,去私塾上學了。第二年,帶著對新文化的向往,他邁進了龍泉初等學堂的門檻,接觸到了更先進的教育,如饑似渴地學習,各科成績都名列前茅
來源:哈爾濱市檔案局
2018-12-06 17:37:55
湯原縣縣志有他的名字,蘿北縣縣志有他的事跡,他的名字叫宋殿雙(外號宋木匠),他曾經與他的外甥李鳳林(東北抗聯六軍四師保安團團長)佯裝打架混進鴨蛋河鎮偽保安團,智繳了保安團的槍械,武裝了剛剛起步的湯原民眾反日游擊隊,他曾在下家窩棚的戰斗中負傷,他被打瞎了一只眼睛,滿臉的槍花。為繳槍他曾拋棄了全部的家產和開墾過的熟地……可沒有人為他
來源:劉穎
2018-12-06 15:36:23
雷炎,原名李輝,又名李樹,1911年出生在黑龍江省海倫縣一個富裕的家庭。1931年9月18日后,日本帝國主義用大炮侵吞了整個東北。他毅然參加了抗日民眾自衛軍,被編在黑龍江省暫編第一旅學生團,進行抗日武裝斗爭。1932年2月,當日軍入侵拜泉縣時,雷炎與民眾自衛軍曾多次與日軍交戰,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但由于學生團武器簡陋,缺少游擊戰經驗
來源:齊齊哈爾市關工委
2018-11-13 16:31:29
東北抗聯第三軍哈東游擊司令、第三軍第一師政治部主任李福林烈士
抗日英雄李福林烈士李福林,原名公道軫,又名崔東范,曾用名。朝鮮族。1907年5月21日生于朝鮮咸鏡北道穩城郡一個農民家里。7歲入村私塾讀書,因家境貧窮,四年級時輟學。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第3師創建人和領導人。犧牲時任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人物生平1932年9月以中共滿洲省委巡視員身份,到中共珠
來源:抗日戰爭圖書館
2018-11-12 12:38:45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戰爭紀念網.com 主辦單位:長沙市抗戰文化研究會 技術支持:劉慶為
電話: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E-mail:tougao#krzzjn.com(#替換成@)
湘公網安備43010402000821號 ICP備案號:湘ICP備18022032號 長沙市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